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官方直营网站

OA入口
项目查询
报告单查询
在线客服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警惕!这种侵扰年轻人的“绿色癌症”,一旦得病相伴终身
发布:2024/05/19
反复腹泻、腹痛难忍、便血……这些症状不仅消耗着患者的健康,引发体重下降与贫血,还暗藏致癌的风险。引发这些症状的炎症性肠病被称为“绿色癌症”。


每年的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让我们一起关注这种不可治愈、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



炎症性肠病侵扰患者正常生活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两类。


据全球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IBD在发达国家中的发病率较高,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病例较少。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及环境因素的变化,发展中国家的IBD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克罗恩病可影响所有年龄段人群,但通常在儿童和年轻人(10—30岁)时期首次出现。溃疡性结肠炎更倾向于侵扰年轻成人(15岁—30岁)和中老年群体(50岁—70岁),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低于克罗恩病。


频繁的如厕需求、特定食物不耐受、体重下降、贫血及持续疲劳等症状严重限制了IBD患者的体力和活动能力,进而影响到社交互动和职业发展,导致患者承受巨大的生理及心理压力。



炎症性肠病尚无法根治

插图.jpg

尽管IBD目前尚无根治之法,但现代医疗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治疗旨在达成临床缓解与肠道黏膜愈合,同时控制并发症、减缓病情进展,并维持长期稳定。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个性化营养计划、必要时的手术介入,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多元化策略。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中强调,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定制方案。临床医生会考虑疾病活动度、病变范围及类型(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来精准选择治疗方式。因此,定期评估病情,灵活调整治疗,对于维持IBD治疗成效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ANCA和ASCA是辅助诊断IBD的关键指标


IBD的诊断缺乏单一金标准,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结果。同时,为了准确区分IBD与其他类似疾病,如感染性肠炎或肠结核,鉴别诊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近年来,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以其简便、无痛、患者易接受的特点,成为辅助诊断的重要工具,尤其在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情况下。其中,两项标志物——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和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已被世界胃肠组织认可,作为辅助诊断IBD的指标。


ANCA常与溃疡性结肠炎(UC)关联,研究显示,UC患者中ANCA阳性率高达40%至85%,而克罗恩病(CD)患者仅5%至10%,健康人则更低。作为UC的辅助诊断工具,ANCA展现出了50.4%的诊断敏感度和94.4%的特异度[3]


ASCA与克罗恩病关系更密切,约50%至65%的CD患者呈阳性,而UC患者阳性率仅6%至12%。ASCA在CD诊断中的敏感度为34.7%,特异度达89.7%[3],是辅助区分UC和CD的有力助手。



“精准诊疗+科学管理”应对IBD带来的长期健康挑战


应对IBD带来的长期健康挑战,精准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诊断提供了多项针对性的检测服务,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把握患者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两项

包括p-ANCA和c-ANCA,对鉴别诊断UC等有重要价值。

胃肠道病自身抗体五项

涵盖ASCA、抗麦胶蛋白抗体(AGA)、抗组织型谷氨酸胺转移酶抗体(tTG)、抗内因子抗体(IFA)、抗壁细胞抗体(PCA),广泛应用于IBD及其他胃肠道疾病的鉴别与监测。


同时,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科学管理,也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 遵循医嘱:严格按医生指导用药,不随意变动治疗方案。

  • 饮食管理:与营养师合作,定制个性化饮食,注意食物不耐受筛查。

  • 心理与运动:保持良好心态,适量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 定期随访:与医生保持沟通,参与患者教育活动,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1] Bernstein CN, Fried M, Krabshuis JH, Cohen H, Eliakim R, Fedail S, Gearry R, Goh KL, Hamid S, Khan AG.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zation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BD in 2010. Inflamm Bowel Dis. 2010;16:112-124

[2]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中华炎性肠病杂志 2018 年 7 月第 2 卷第 3 期 Chin J Inflamm Bowel Dis,July 2018,Vol.2,No.3

[3] 唐颢,谭蓓,沈冰冰,等. 不同血清学标志物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诊断价值以及与疾病表型的关联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47):3743-3748.